查看原文
其他

2023回眸:CMF百余份研究成果深剖宏观经济20项重大议题

宏宏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CMF 2024-03-01



本文字数:4161字

阅读时间:11分钟


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紧密跟踪宏观经济动态,召开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对宏观经济领域的重要议题展开深度研究,共发布20期《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同时邀请来自政府、智库及企业界的141位著名经济学家及行业专家出席论坛并发表重要报告,共发布研究成果117份,受到学界、决策层及公众广泛关注。



嘉宾排序不分先后


2023

2月

2023外贸形势分析与预测


2022年,我国对外贸易遭遇多重不利冲击。国际市场,俄乌冲突诱发欧元等非美元货币大幅下挫,人民币升值,挤压外贸出口企业利润。9月,俄方宣布“北溪一号”无限期停气,全球能源价格上涨。从3月份开始,国内疫情频发,深圳、东莞、上海等沿海港口被迫封闭,进出口贸易陷入困局。



尽管苦难重重,中国对外贸易仍然实现了逆势上扬。鉴于受世界经济衰退风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疫情持续等负面因素影响,2023年中国对外贸易前景并不乐观,报告还提出了具体的突破路径。


扫描二维码,查看会议视频


研究成果:

扫描二维码,查看专题报告


《外贸形势依然乐观,扩需关键在于高质量供给》(余淼杰)


《对中国外贸的“五个正确看待”》(梁明)


《2023年外贸呈现前低后高的发展趋势》(李湛)


《全球视角下中国外贸的挑战与机遇》(程实)


中长期看中国出口仍然具备一定竞争力》(郭磊)


2023

3月


扩大内需战略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


从党的二十大报告,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到最近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央反复强调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刘鹤副总理也为此专门撰文。这是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的中国宏观经济的一次关键政策选择。2023年中国经济将开启全面复苏之路。



生产率和劳动力市场扭曲程度严重加深,特别是劳动率市场的扭曲成为解释疫情以来经济形势的重要因素。因而本轮经济复苏既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也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需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报告还从扩大有效投资链接供需两面,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发挥“十四五”规划项目的引领作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扫描二维码,查看会议视频


研究成果:

扫描二维码,查看专题报告


《扩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间要有破有立、长短结合》(刘元春)


《以消费为主导扩大内需有助经济企稳回升》(王微)


《实施扩内需战略需要关注长期目标》(李迅雷)


《畅通经济需要将无效投资转化为居民消费》(滕泰)


《温和的增长目标酝酿高质量发展》(黄文涛)


   直面合成谬误



合成谬误的概念由经济学家萨缪尔森首先提出。近两年来,合成谬误在学术界、业界、政策制定界都被广泛地提及和讨论。经济政策上的合成谬误是指,从各个政策制定部门来看,政策出发点都是好的,但当这些政策同时实施时,可能导致与预期相反的结果,甚至对全局造成负面影响。



合成谬误是多重政策目标和多项政策制定背景下的必然产物。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都曾在不同历史时期遭遇过该问题。在更长的一段时期内,要应对合成谬误、更好地统筹经济政策的制定,中国应及时优化政策制定哲学,调整政策执行机构,注重微观激励重构。


扫描二维码,查看会议视频


研究成果:

扫描二维码,查看专题报告


《机构改革可以优化宏观治理体系,有效防范合成谬误》(刘元春)


要重视并防范宏观经济政策“合成谬误”风险》(毛振华)


《反思我国的逆周期政策工具组合》(张斌)


政策组合拳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怎样更好的形成政策合力》(钟正生)


经济复苏应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温彬)


2023

4月

全球金融动荡及其展望


由于美联储的大幅加息,3月份以来,美国银行系统流动性问题频发,引发社会各界广泛讨论。3 月 9 日硅谷银行的股价暴跌,不到48 小时,硅谷银行就宣布了破产,被美国 FDIC 接管。这是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银行最大规模的一次破产,也是美国史上的第二大银行倒闭;3 月12 日,签名银行Signature Bank 被关闭;3 月 19 日瑞银收购了陷入困境中的瑞士信贷。



相较于2008年金融危机,目前美国银行业风险整体可控,美联储加息大方向不会改变,但速度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放缓。硅谷银行危机对我国对外金融安全影响有限,我国外债风险总体可控但也需重点关注要关注房地产业、银行业等重点企业的偿债压力问题。

扫描二维码,查看会议视频


研究成果:

扫描二维码,查看专题报告


《把握全新历史阶段,从长期视角总结和反思》(刘元春)


《欧美银行业动荡、美联储加息与人民币汇率》(管涛)


《本轮欧美银行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仍在演绎》(钟正生)


《美元流动性缺失引发危机,中国将率先走出周期底部》(洪灏)


《海外市场波动依然较大,长期内美元将面临趋势性贬值》(赵伟)


解题土地财政困局


自2021年下半年起,在政策收紧、疫情影响及行业风险加速暴露下,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土地财政也随之受到影响,2022年土地出让收入由2021年高点8.7万亿大幅减少至6.7万亿,占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比重也在2020年达到历史高点后有所下滑。土地财政的弱化进一步加剧了地方财政脆弱性。



土地财政在推动城镇化进程、补充地方财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土地财政发展也衍生出如产业结构失衡、贫富分配失衡、地方隐形债务快速增长等一系列问题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下土地财政难以为继,亟需转型。报告还提出了持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缓解地方收支矛盾,充分发挥国有资本财政作用等多条可行转型路径。

扫描二维码,查看会议视频


研究成果:

扫描二维码,查看专题报告


以历史视角理解土地财政,以全新理念寻找改革突破口》(刘元春)


《新形势下优化减税降费政策的方向和着力点》(邢丽)


土地财政对地方财政运行的影响及展望》(汪德华)


《分析土地财政问题,要着重看土地财政构成及其与经济的关系》(吕冰洋)


《分税制不是土地财政的原因,政绩考核才是》(罗志恒)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的概念,强调了产业体系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十四五规划正式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二十大报告正式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确立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概念和内涵。



我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立足点是如何更好地发展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是当前中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就国际环境而言,中国在面对中美经济脱钩,特别是制造业脱钩、技术脱钩时,比美国具备更多的战略缓冲和发展模式调整的空间,我们有理由、有信心保持更加充足的战略定力。


扫描二维码,查看会议视频


研究成果:

扫描二维码,查看专题报告


《全球博弈与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我们转换视角来寻找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有效路径》(刘元春)


《从三重维度理解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毛振华)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对发展现状的正确理解、自立自强的创新驱动、适合的产业融合比例》(史丹)


《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王金照)


《现代化产业体系如何认识,如何建设?》(杜传忠)


2023

5月

“去美元化”与国际货币体系变革


近年来,“去美元化”势头加速。俄乌冲突之后,俄罗斯、东盟以及拉美等经济体都逐渐开始强调本币结算,贸易本币结算成为“去美元化”的主导方式;黄金成为追捧的对象,在“去美元化”的条件下,各国央行对于黄金的追捧出现了明显的阶段性上升;亚洲在现有国际货币体系中寻求更大的自主权。



地缘政治关系变化,疫情冲击和美国政治化且激进的经济政策是导致近年来阶段性“去美元化”加速的主要原因。美元霸权面临经常账户大规模赤字和“过度特权”信用透支两大基本问题。为维持其霸权地位,美国在金融,贸易,政治领域动作频频。未来人民币国际化要侧重贸易为基础,逐步匹配经济和地缘政治影响力与货币影响力 。

扫描二维码,查看会议视频


研究成果:

扫描二维码,查看专题报告


《重大拐点已现,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刘元春)


《全球一体化治理实现之前难以形成超主权世界货币》(王永利)


《理性看待当前的“去美元化”现象》(张礼卿)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知易行难,“去美元化”任重道远》(鄂志寰)


2023

6月

关注美债


6月1日晚,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一项关于联邦政府债务上限和预算的法案,这是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国会第103次调整债务上限。目前美国联邦债务规模约为31.46万亿美元,占其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已超过120%,美国人均负债9.4万美元。美债上限提高背后的两党博弈和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外溢性成为社会热议话题。



美国债务上限代表美国两党的政治经济博弈,博弈的最终结果是两党都不想违约,因为违约带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它意味着美债信用的破裂。目前,新一轮美债上限达成,今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市场可能会面临美债过度供给的风险。只有持续深入推进世界经济多极化,形成对美债强有力的替代品和竞争品,才能迫使美债从“软”上限变成“硬”上限。

扫描二维码,查看会议视频


研究成果:

扫描二维码,查看专题报告


《美债“软”上限是全球金融体系的潜藏危机,需做好压力测试》(毛振华)


《党争引发激烈博弈,长期美债风险可控》(胡捷)


《债务上限问题对短期经济没有意义,需远观2025年》(陶冬)


《分四个时期看美债信用可持续性的挑战》(易峘)


《美债上限如何影响全球资产定价?》(熊园)


聚焦制造业


制造业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近年来,欧美等国强调“再工业化”,呼吁制造业回归母国或同盟国。“再工业化”背后是各国对经济安全的重视,也是对过去多年“去工业化”的调整。而2012年以来,中国工业和制造业增加值比重都出现下行的趋势,已经持续了近十年的时间。



根据国际经验,保持制造业比重稳定,利用好制造业的规模经济和效率经济对于实现经济现代化至关重要。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业比重拐点出现明显偏早,呈现过早去工业化的特征,更值得警惕。保持制造业比重稳定要以提升效率为重点,重点发展不受效率提升影响的高议价能力制造业,挖掘闲置资源,推动制造业西进,实现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背景下产业融合。同时注重利用公共和居民需求升级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实现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从相对成本思维转向综合效率思维,提升国际竞争力,保持有韧性的比重。

扫描二维码,查看会议视频


研究成果:

扫描二维码,查看专题报告


《发展高端制造业的同时不能忽视一般制造业》(毛振华)


《提升制造业比重的必要性与政策措施》(屈宏斌)


《稳定制造业占比仍需努力》(钟正生)


《稳定制造业比重的挑战与对策》(程楠)


2023

7月

探索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学理化体系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提出“七个坚持”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2022年6月,《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进一步把习近平经济思想概括为“十三个方面”。2023年6月30日,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指出,“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



习近平经济思想体系的构建逻辑应该包括三个层次:从理论逻辑看,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经济基础的本质特征和运行规律;从历史逻辑看,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即具体生产方式及其矛盾发展;从现实逻辑来看,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与发展战略。以“人类文明新形态”、“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主线,就能够构建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相统一的学理化体系。

扫描二维码,查看会议视频


研究成果:

扫描二维码,查看专题报告


《三大维度促进人的现代化》(洪银兴)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刘伟)


《回归基本理论体系,在学理化中不断推进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发展和完善》(刘元春)


《习近平经济思想——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根本遵循》(黄群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收益和积累问题》(姚洋)


    解题货币政策空间


疫情过后,中国经济持续面临总需求不足困扰,当前中国总需求不足的背后除了疫情对资产负债表的扰动, 还有大量的结构性问题。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解决结构性问题,为货币政策打开空间。



今年在货币政策方面出现了大量金融指标之间的背离。货币政策没有真正的传导抓手,从而无法转向资产负债表以及结构性内生动力的修复。在当前的情况下,更需要用货币政策来推动经济修复的进程。货币政策应该更加聚焦于经济增长,着力使经济复苏从秩序修复阶段过渡到资产负债表修复阶段。为此,一方面,货币政策要在总量上支撑总需求,为修复创造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货币政策更要直接助力资产负债表修复。


扫描二维码,查看会议视频


研究成果:

扫描二维码,查看专题报告


《抓住经济增长的窗口期,加大财政货币政策力度》(余永定)


《准确把握当前经济问题的性质,全面恢复财政政策的积极性》(刘元春)


《宽松货币政策是必要的,但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殷剑峰)


《货币政策目标、总量、结构和传导机制问题》(曾刚)


《现行经济背景下货币政策的挑战》(伍戈)


   政府债务可持续发展


历经十余年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券已成为我国债券市场第一大券种,持续发挥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转型等多元作用。同时地方债发展面临结构与效率的四重错配,“债务-资产”转化效率不高等问题。



地方债的发展面临结构与效率的四重错配,“债务-资产”转化效率不高。地方债的发展需要把握体制改革和债务安全,经济增长、负债结构与风险防控,政府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协调,当期财政预算编制和国家中长期规划相协调四个平衡。未来,地方政府债券还会继续发挥促进短期经济修复和长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希望通过其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良性循环。


扫描二维码,查看会议视频


研究成果:

扫描二维码,查看专题报告


《注重结构、提高质效,推动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良性循环》(孙晓霞)


《地方政府债务:关注底层逻辑,推动债务良性循环》(毛振华)


《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助力地方债市场高质量发展》(王利民)


《降低地方债成本,加强规范与监督,优化债务结构》(李迅雷)


《双管齐下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张明)


《关于改进专项债制度的建议》(赵全厚)


《警惕“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成为“永续债”》(胡恒松)


《在经济复苏阶段转换的关键期,重新思考政府债务风险防范问题》(刘晓光)


  中国外贸走势分析及前瞻


今年以来,海内外需求均趋弱,6月份进出口数据全面回落,对发达经济体进出口增速全面转负,除“新三样”外,各主要出口产品增速下滑,进口疲弱,加工贸易降幅远超一般贸易,外资企业进出口降幅最为明显,重点省市进出口全面下滑。未来外贸需求走势如何?



中国贸易规模达到历史高位,各个维度的贸易结构不断优化。贸易不仅是商品的流动,也和技术流动息息相关。发达经济体是全球技术最主要的扩散来源,而我国在发达经济体的市场份额正在流失,这一点值得我们关注。当前贸易形势不容乐观,稳规模压力较大,但结构优化也在逐步取得进展。中国今年和未来一段时间的出口规模扩张有压力,但结构优化也有充分的动力。预期短期进口仍将低迷,明年会慢慢企稳回升。


扫描二维码,查看会议视频


研究成果:

扫描二维码,查看专题报告


《避免“经贸问题政治化”陷阱,破解美国的“中国+”图谋》(毛振华)


《贸易结构转型正当时,以制度改革创新激发增长动力》(盛斌)


《中国外贸表现到底如何?》(梁明)


《出口韧性超预期,但仍需政策呵护》(余向荣)


《推动中国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两点浅见》(程实)


2023

9月

关注ChatGPT,详解大模型


2022年11月30日,ChatGPT 横空出世,引发了一轮大模型热潮。ChatGPT 是由OpenAI公司开发的语言模型, OpenAI 将其 ChatGPT 做成了一个对话机器人,以人机聊天的形式发布,这让除了专业人士之外的普通人也可以接触到大模型。通过与其交互,大家发现它展现出了惊人的对话能力,拟人程度非常高,从而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



ChatGPT实现了人工智能在语言模型领域的重大突破。它具有参数多,价值链价值观对齐,数据闭环+系统工程的优势。ChatGPT 发布后的大半年内,大模型经历了超乎想象的发展速度。大模型也带来了虚假信息、价值观、侵权多方面风险。大模型对产业界和学术界会产生革命性影响。

扫描二维码,查看会议视频


研究成果:

扫描二维码,查看专题报告


《智力革命已经打响,开源开放生态终将胜利》(黄铁军)


《大模型发展与落地思考》(漆远)


《大模型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和前景》(沈建光)


《人工智能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李超)


《人工智能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刘陈杰)


直面美国对华‘去风险’


“去风险”由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2023年3月底首先提出,本意是与美国“脱钩”作区分,强调“分散化”;美国随后迅速呼应,成为“去风险”绝对主力;再到写进G7领导人广岛峰会公报之中,“去风险”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定位与中国经济关系的框架性政策。



“去风险”服务于美国与中国的战略竞争,是竞争工具之一,表层是经济、科技之争,中层是国家安全之争,底层是快速变化的世界中的国际秩序主导权之争。美国“去风险”的核心思路是“美国产业链去中国化”(安全)+“中国产业链去美国化”(打击)。应对“去风险”,总原则是中国应坚定批判美国打造两个平行世界体系的“新冷战”思维,扩大高水平开放,巩固我国的产业链枢纽地位;科技自立自强要加强改革开放,做好自己的事。

扫描二维码,查看会议视频


研究成果:

扫描二维码,查看专题报告


《从“脱钩”到“去风险”,不是“去冷战”而是“新冷战”》(毛振华)


《美国胁迫下的中国产业链跨国转移及其战略应对》(黄先海)


《美国对华“去风险”是逆全球治理》(吴志成)


《美国对华态度并未软化,中国需扩大总需求应对挑战》(高瑞东)


2023

10月

加强宏观政策协调,提升政策效果


7月24日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处于持续回升的过程中。但与此同时,国内经济仍面临着一系列新困难和挑战,具体包括三大维度:一是国内需求还存在着较大缺口;二是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三是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国内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面临这些新困难和挑战,7月24日的政治局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



面对2023年疫后曲折的复苏进程,下半年以来,尤其是在7月24日的政治局会议之后,我国从财政、货币、房地产、产业、消费、就业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宏观政策。总体来看,宏观政策的协调性得到了提升,政策效果正在初步显现。未来要强化政策的目标导向,防止合成谬误,通过政策协调进一步发挥好政策合力。


扫描二维码,查看会议视频


研究成果:

扫描二维码,查看专题报告


《正确认识周期,理性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毛振华)


《厘清宏观调控目标,加强政策综合协调》(冯俏彬)


《基于总供求模型和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体系》(苏剑)


《宏观政策协调搭配促进高质量发展——以汽车和地产行业为例》(徐高)


《宏观政策搭配应对经济挑战》(程实)


2023

11月

在华投资格局与发展前景展望


2023年1-9月,外商对华投资总额是9199.7亿元,同比下降了8.4%。从国际收支平衡表角度来看,金融账户中直接投资负债(即外商对华投资)上半年仅有272亿美元,创下自1998年以来的最低点。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外商投资下滑引发社会热议。



会议从基数效应,汇率波动,区域经济结构,全球投资形势低迷等方面全面分析了外商对华投资下降的成因。改革开放以来,外商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外商投资总体下降,但结构不断优化。未来要更加注重引导投资方向,提高引资质量,改善营商环境,加强国际合作,提振外资信心。

扫描二维码,查看会议视频


研究成果:

扫描二维码,查看专题报告


《非传统风险是影响我国外资流向的关键因素之一》(刘元春)


《外商直接投资下行的原因和长期挑战》(汪涛)


《全球供应链重构下在华投资形势复杂,政策需持续优化用力》(沈建光)


《适应经济发展新阶段,促进在华投资增量提质》(赵伟)

资产负债表冲击、表现与修复路径


今年以来,受疫情疤痕效应、地产行业低迷、信心不足与预期偏弱等因素影响,实体经济部门资产负债表受到一定冲击,企业投融资意愿有所下降,居民部门出现超额储蓄、提前还贷、消费降级现象。资产负债表冲击引起了市场的讨论高潮。



从实际经济表现看,中国确实面临一定的资产负债表冲击,但与日本上世纪90年代由资产泡沫破裂引发的经济衰退相比,不管是造成经济调整的原因还是经济表现都存在很大差异。提振信心、改善预期是推动资产负债表修复的核心所在。未来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创新,释放要素市场与企业主体活力,以持续的制度变革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同时提高赤字率容忍度,在增长中化解地方债务问题,构建债务管理长效机制以及纠偏房地产市场超调,引导行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转型。

扫描二维码,查看会议视频


研究成果:

扫描二维码,查看专题报告


《中央应适度加杠杆,改善政府债务结构》(李迅雷)


《理性看待“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陆挺)


《资产负债表受损与增量政策选择》(伍戈)


《聚焦复杂经济形势,加入CPTPP或成经济复苏新切口》(管清友)


2023

12月

聚焦人民币汇率


受经济周期影响,中美货币政策周期出现深度错位。美联储货币政策从就业优先急转通胀优先,从激进宽松走向激进紧缩。中国的货币政策一直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美国利率快速上升,中国利率稳中有降,中美利率倒挂引发外汇市场波动。



从政策性利率、央行总资产等方面深入分析了中美利率倒挂的表现形式。深入探讨了中美经济基本面、中美利差、美元指数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作用。报告还指出2024年人民币汇率稳定取决于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与中美利差之间的平衡运用,预期向好可以对冲利差带来的贬值压力。建议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尤其是要平衡跨境资本流动,稳定外汇储备,以防范汇率超调。

扫描二维码,查看会议视频


研究成果:

扫描二维码,查看专题报告


《明年人民币汇率走势或呈现非线性变化》(王永利)


《谨慎乐观看待人民币汇率走势》(张明)


《中美货币政策分化或到明年下半年反转》(丁爽)


《决定人民币汇率的货币和非货币因素》(崔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下称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会议为2024年经济运行指明了方向。



本期CMF热点会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研判和明年经济工作的部署进行了解读。重点解读了会议提出的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形成消费与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五项核心工作任务。并认为在周期性力量反转和新动能逐渐聚集的基础上,2024年中国经济有望加快恢复,宏观经济进入到新的均衡状态,产出缺口全面缩小,中国经济回归常态化增长。

扫描二维码,查看会议视频


研究成果:

扫描二维码,查看专题报告


《供给需求双侧发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杨瑞龙)


《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王一鸣)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黄群慧)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重要精神》(李稻葵)


《以进促稳,巩固消费稳中向好的基础,推动消费持续扩大》(王微)



CMF将于近期对2023年全球及国内重大经济、金融议题进行连载回顾,欢迎关注!




延伸阅读

2023回眸:CMF研究团队近23万字深度报告聚焦宏观经济分析预测及重大议题


CMF2023年度回眸:践行智库使命,贡献人大力量!


陈彦斌: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的重大意义


刘凯:土地公有制与“中国经济增长之谜”(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2023回眸:CMF百余份研究成果深剖宏观经济20项重大议题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